2009-03-01

一流的人, 未必品德一流...

這篇主要是因為這個

前陣子跟朋友聊到, 我們的教育真的很糟糕, 因為對一個人的評選方式, 就是透過考試這個指標, 這個從科舉以來的陋習, 造成在多數人心中, 醫師、會計師、律師有著崇高的地位, 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問題是在於, 有能力的人, 未必他的品格適合這樣的職業, 老實說, 一種米養百種人, 但是制度設計的不良, 造成選出了一個人, 以為這樣的人選, 才德兼備, 然而, 不止一次看到, 有能的人卻無德...

在我心中, 有幾個職業並不適合只用考試的分數來評選人材, 尤其是那種, 需要高度品德的職業, 我瞭解, 這種選才方式, 未必最好, 但 "相對" 公平, 但這所謂的相對, 其實在人的天賦上, 就已經失去公平, 有的人唸書跟喝水沒兩樣, 有的人很辛苦卻百思不得其解, 以前在學校修社會學那門課時, 授課的老師就提到, 需要一個好的制度, 可以讓社會底層的人, 有機會往上移動, 否則社會階級的問題會一直存在, 過去的考試制度, 讓苦讀的人, 一旦考上科舉就可以翻身, 看看現實的狀態好了, 現在的環境, 要白手起家, 我想中樂透的機會反而還大一些, 難怪乎就是有人想簡單賺錢, 我們的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經濟學裡提到制度設計, 理想的經濟是建構在完全競爭市場, 市場中的所有人, 都具有充份的訊息, 而沒有任何單獨一個人, 可以改變存在的均衡, 同時, 也把這個均衡下的福利水準, 視為一個指標 (Benchmark) 而其他任何不同的市場結構, 都與完全競爭相比較, 因為以目前的理論基礎, 我們或許無法創造一個比完全競爭更佳的環境, 然而 "完美" 本身就是一個理想狀態, 就像大同世界, 那是極其困難, 現實中就是有了太多的限制, 使得市場的價格機能, 無法完全運作, 那麼便存在市場失靈, 制度設計便是試圖去改變一些存在的問題, 透過適當的機制, 使得失靈的現象可以調整到, 一個讓價格機能有運作空間的環境下, 進而解決一部份的問題...

我認為, 品德真的是個很需要衡量的指標, 或許, 從自利的動機來看吧, 醫師的壓力大, 風險高, 收入也好, 如果醫師並不是收入 "很好" 的職業, 或許高材生便不會想去爭取這樣的職業, 讓多一些抱著理想的人, 他們或許在乎的, 不止是金錢, 或許, 這樣的醫療體系會 "比較健康" 一點

我真的覺得, 看這篇報導看到很火... 之前我在大學時聽毛老師的課, 他有一次就問, 同學呀, 你們覺得老師可不可以上街頭請願呢? 那個年代呢, 大家真的很淳樸, 或許是台灣的環境, 相對保守些吧, 於是老師說, 在國外, 老師是會上街頭的, 但是, 他們並不會佔用上課的時間, 例如他這個小時沒課, 他才會去舉個牌子, 依特定的路線繞個幾圈, 不會叫囂, 然後時間到了, 再跑去上課, 回來看看台灣, 幾年前老師上街頭, 可是那時的景象, 跟政治人物狂吠叫罵有什麼不同? 我當然理解他們想悍衛工作權, 然而別忘了, 這群人是未來要從事教育的人呀, 教育不是只有言教, 還有身教呀, 這樣的水準, 是想教出, 什麼樣的人材? 看看國內的抗爭好了, 比上特定民族來說, 當然我們平和多了, 至少沒有丟汽油彈, 放自殺炸彈, 但, 難道爭取權益, 就一定要用激烈的手段才能達到目的? 真的很厭惡每次選舉的相互攻訐了, 民主不代表是暴民吧?

我們的社會, 需要更多的善良, 更多的道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