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的原因主要是看到這個作者寫到: 為什麼明明 (買) 比 (租) 貴,你還是想 (買)?=========================================
買車是煩惱問題的開始,車不是買來開就好,還有保養、保險、停車、稅率一堆問題;手頭很緊的人買了房子,一輩子背著房貸,為什麼不讓自己快活一點,租個房子,然後還有剩錢可以運用,投資或者是出去玩?
為什麼?理智和感性是個很微妙的東西,什麼都可以理智,唯獨想自己擁有、擁有私人空間這回事,很多人理智不起來,甚至一輩子就感性這一次。以前有過租電腦這行業 (現在應該還存在),比方說租了24個月,這台筆電就送給你,這行業在台灣似乎沒有做起來,一方面是台灣的電腦便宜,二方面公事用公家或租的電腦沒問題, 但自己要用的電腦,用買的、自己獨立擁有的,比較安全安心。
不過用租電腦來形容租與買之間的問題,好像沒什麼大感覺,但若用車子和計程車來比較,相信男人就會懂得其中的奧妙。坐計程車,隨叫隨到,自己還可以當老太爺坐在後座,要小睡、要工作、要打電話隨君喜歡;但若是自己開車,早上要把 辛苦等到的停車位讓出來(否則就是多花一筆錢租車位),到了公司還得先去搶免費停車位,搶不到再來找付費停車格,時間趕的話隨便停,又擔心車子會被拖吊。 才舉一個停車的例子就這麼多不便,但是坐計程車和開自己的車,幾乎很多人都會選對比較麻煩的自己的車。
為什麼?有自己的車就像是有自己 的空間吧。坐計程車是客人,自己開車是主人,喜歡在裡面脫襪子、大聲唱歌,或塞車時聽交響樂都沒關係;想去哪裡,車一開就能去,停在海邊看海、上山泡溫 泉,只要自己和車就能成行,計程車雖然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但感覺卻像是付費的交通工具,而不是有著自己和家人味道的車。買房子也一樣,租房好像永遠是借居、暫時的,有自己的房子,才有自己的家的感覺。
為什麼會突然想到買與租的問題?因為想東想西,而後聯想到這種關係。有些人不能體諒他人「亂花錢」,覺得這些錢沒能好好理財或運用,或者根本覺得太小孩子氣了。但是他卻忘了每個人的心中除了住著一個小孩之外,還渴望擁有安穩和私我,一些從小渴望擁有或對他意義重大的東西,其價值不是用金錢公式換算出來的。這個意思是說,從此以後我們就要照著心的方向去做嗎?租或買、投資與花錢、積極與消極的天秤已經決定孰重孰輕了嗎?當‧然‧不‧是,但有時多疼愛自己一點,同時多設身處地為對方想想,這世界會更美好。
=========================================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讀經濟的關係, 所以我對 (消費) 這件事, 我可能就會想的比較複雜一點, 我其實真的認真想過買房子, 買洗衣機, 買車之類的消費行為, 以洗衣機來說, 如果不是很常在使用的話 (一週2~3次這種) 單純考慮售價, 水及電費來說, 可能去自助洗衣還比較划算, 事實上我也真的有一段時間是用投幣式的, 一次洗衣約50~100, 如果沒有要烘乾, 其實, 一年下來, 每週洗個一次的話, 一年不到2600吧, 抓個大一點的金額, 3000好了, 這還包括洗衣的水跟電費, 所以, 買一台洗衣機來真的划算?
如果是 "一個人"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 一家人的話, 使用頻率高, 應該就可以比較合算, 但我想這問題背後有一個隱藏的因素 --- 衞生! 因為你無法得知自助洗衣的機台是否夠乾淨, 或者使用者有公德心, 會不會有人拿去洗鞋子? 或是洗... 小朋友的排洩物? 諸如此類的... 不過, 從另一個面相來看, 你會沒事去清洗自家的洗衣機? 但自助式的, 理論上業主會 "偶爾" 清潔一下!
再來談房子或車位好了, 問過一個買車位的親友, 七十萬, 如果我們看月租的方式, 一年算30000好了, 七十萬可以停23年, 而七十萬是第一期支付, 但三萬是以年金的方式支付, 也就是說... 這23年每年支付的三萬元, 現值是低於七十萬非常的多, 那... 為什麼買車位? 怕被刮? 但是自家車位沒有人會幫你看, 幫你保管吧? 如果是租用的, 理論上會有個守門人吧... 所以呢? 我其實不是太瞭解 "買車位" 到底是不是理性的行為!
買房子呢? 如果以台北近郊的角度來想, 新房子, 25坪~30坪, 以每坪18萬好了, 至少450萬, 加上每年的房租稅, 地價稅, 如果是貸款, 那更是不止450萬了, 一個正常的上班族, 大約幾歲會買房子, 我極度樂觀的用30歲來想好了, 我現在住的是自宅, 以我這附近的租屋行情來說, 一層25~30坪的, 不到一萬, 所以450萬的話, 可以住37.5年, 沒有貸款的困擾, 想換還可以搬家, 不用繳房屋稅, 地價稅, 更何況這是用每月一萬, 年金的方式來算, 而450是買房子就要付的總價, 當然可以貸款, 但以20年期, 算85%的貸款金額, 就算用2%這種不合理的利率來看, 都比租金高出太多, 那為什麼買房子?
我想應該會聽到一個聲音, 至少買的, 在繳完之後, 你有所有權, 有支配權, 而且未來可以轉賣... 老實說, 從30歲住到67~68歲, 你還會想轉賣?
我覺得, 真正會買房子, 除了投資的理由之外, 其實是有一個潛在的因素 -- 安定感, 至少你有自己的家, 還沒有人可以趕你走
但是我很討厭我的鄰居, 把樓梯弄的很髒, 燈壞了也不換, 大門也不關, 停車又亂停, 跟他們的房東提, 房東只說: 以前你老爸都會掃呀, 你怎麼不掃...
買房子真的好嗎? 好! 但是你遇到惡鄰你也沒輒, 也趕不走他, 自己搬走? 如果是租屋我還很好搬, 買的房子, 我還得先找地方待... orz
接著是買車, 男生會想買車, 其實一直考慮過, 我用車的機會太少, 我還比較愛騎擋車, 因為有很大的自主操控感, 而且台北開車之想罵人的, 手排真的有種莫明的爽快, 可以很明確地掌握動力的輸出, 但是遇到車陣, 真的還蠻無奈的, 尤其很氣那種, 以為路是自家的用路人, 要嘛龜在那裡, 讓後車很難走, 要超他車, 偏偏他又卡在好位置; 不超他車, 真的有夠難走的, 再不然就是公然違規的, 逆向啦, 還有那種在路口迴車, 然後技術又很爛的人, 來回三次還沒迴成功 = =
飆仔或是神經繃超緊的長者, 還有部份女性, 這三者我超怕的
飆仔是技術太好, 好到都在臨界值, 但是總是會有出包的那天 (通常男性)
長者是完全投入在自己的空間裡, 無視於四周環境
女性有的太過小心, 反而變的很令人不知所措
看來我還是得找找租車的位置, 所以看來我也不是很理性呀 XD
2010-03-0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